源水的水質以及預處理方法對于純化水的制備至關重要
瀏覽次數:739次發表時間:2021-07-05
純化水為蒸餾法、離子交換法、反滲透法或其他適宜的方法制得供藥用的水,純化水不含任何附加劑?!拘誀睢考兓疄闊o色的澄明液體;無臭,無味?!緳z查】酸堿度:取純化水10ml,加甲基紅指示液2滴,不得顯紅色;另取10ml,加溴麝香草酚藍指示液5滴,不得顯藍色。
純化水設備多用于醫藥、生物化學化工、醫院等行業,且水質均應符合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的要求,水質標準在電導率 ≤2μS/cm ( 電阻率 ≥ 0.5 M Ω *CM),設備采用自動控制,操作簡單方便。
純化水中常用的源水預處理方法:
為使源水的水質達到一個預期的指標,以滿足純化過程對源水的要求,必須對源水進行預處理,源水預處理的主要對象是水中的懸浮物、微生物、膠體、有機物、重金屬和游離狀態的余氯等。
1、源水中懸浮顆粒的含量小于50mg/L時,可以采用接觸凝聚或過濾,即加入凝聚劑后,經過水泵或管道直接注入過濾器,目前多是采用多介質過濾器。
2、當源水中碳酸鹽硬度較高時,可以在去除濁度的同時,加入石灰進行預軟化。當然目前采用得最多的方法是采用陽離子交換樹脂或加阻垢劑。
3、當源水中的有機物含量較高時,可采用加氯、凝聚、澄清過濾等方法處理,若仍然不能滿足后續工序的進水要求時,可增加活性炭過濾等去除有機物的措施。
4、當源水中游離氯超過后續進水標準時,可采用活性炭過濾或加入亞硫酸鈉等方法處理。
5、如果后續處理工序采用反滲透或EDI等設備時,應在源水進放設備以前,再增設一個(組)精密過濾裝置,作為反滲透等設備的保護措施。
6、如果后續工序對膠體狀態的硅要求較高,可在加入石灰的同時加入氧化鎂,以達到去除硅的目的。
7、當源水中鐵、錳含量較高時,應增加曝氣、過濾裝置,去除鐵和錳。
純化水的質量取決于源水的水質及純化水制備系統的組成和處理能力。設備的配置應根據源水水質、水質變化、用戶對純化水質量的要求、投資費用、運行費用等技術經濟指標綜合考慮確定。
1、目前制備純化水普遍流行的方法是采用全膜法、雙級反滲透法、一級反滲透加混床法、一級反滲透加EDI法等等;陰、陽樹脂單床加混床處理方法是比較傳統的工藝,但也是非常經濟的一種工藝。
2、源水進水的含鹽量在500mg/L以下時,一般采用普通的離子交換法去除鹽類物質。
3、對含鹽量500~1000mg/L的源水,可結合源水中硬度與堿度的比值,考慮采用弱酸、強堿陽床串聯或組成雙層床。
4、當源水的含鹽量為1000~3000mg/L,屬高含鹽量的苦咸水時(一般指海水),可采用反滲透的方法先將含鹽量降至500mg/L以下,再用離了交換法脫鹽處理。
綜上,詳細介紹了源水的水質以及預處理方法對于純化水制備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其具體方法和相關注意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